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 >

苓桂术甘汤煎服方法(医圣张仲景一剂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又祛湿,无湿一身轻)

83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8 17:51:04    

关于祛湿,一直是热门的养生话题。中医有句话,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可见祛湿的难度。湿气过盛,在现代人身上太普遍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伸出舌头一看,几乎都是舌体胖大,有齿痕,这些都是体内水湿过盛的表现。

造成湿气重的原因,主要与缺乏运动,饮食不当造成脾阳受损,潮湿环境等因素有关,而湿气又分湿热和寒湿。今天,跟大家重点讲下如何祛除寒湿。寒湿体质的人,主要表现有:身体沉重,没精神,易困,面色灰暗,体现虚胖。舌苔厚腻,有齿痕印

那么,该如何祛除体内的寒湿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名方,就是苓桂术甘汤。其组成有: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是这样说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这四大症状就是苓桂术甘汤的主要治疗方向,也就是解决中焦水湿的问题。

所以,脾胃阳气虚弱、水湿泛滥的人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这种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舌头比较胖大,舌边有齿痕,口水比较多,经常容易水肿,也就是寒湿体质的人。其实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方子虽然只有4味中药,却非常全面,又健脾,又化湿,主要针对中焦水湿而偏寒者。

方中用桂枝温阳化气,温阳化饮,化气利水。

中药桂枝

茯苓健脾渗湿,与桂枝相伍,一利一温,对于水饮滞留而偏寒者,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

中药茯苓

湿源于脾,脾虚则生湿,故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俾脾阳健旺,水湿自消。

中药白术

使以甘草益气和中。共收饮水脾和,湿不复聚之功。药虽四味,配伍严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确为祛湿之良方。

中药甘草

最后,提醒大家,这个方子是适合寒湿体质的人,辩证属湿热体质的不要用,最好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文章

葱伴侣豆瓣酱炒鸡蛋(懒人必备的家常菜)

酱炒鸡蛋,懒人必备的家常菜,香嫩美味,是绝佳的下饭菜!转眼间到了4月,马上就是清明了。打开手机满屏都是青团,貌似清明离不了青团。我只记得清明的时候,老妈就给煮一锅鸡蛋吃吃。条件不好的时候一人一个煮鸡蛋,条件好点的时候就是一锅茶叶蛋。老妈说:吃了清明时煮的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长病。老妈年年这样说,但是

2025-02-02 05:05:17

丝瓜瘦肉汤的做法家常(孩子最爱喝的一道汤)

孩子最爱喝的一道汤,营养又开胃,常喝聪明长高个天气就很闷热,加上小孩不喜欢喝水,也不爱吃水果,有时出去跑一圈回来,出了一身汗,渴得不行才回来找水喝,相信大部分的小孩都这样,所以口腔很容易上火。如果长时间的缺少水分,身体很容易出现这些状况,就是要多喝水,晚上吃饭再来一道汤,多吃一些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

2025-02-02 03:06:51

酸辣鸡杂的做法家常菜(香辣脆嫩无腥味)

酸辣鸡杂是用鸡杂制作的一道家常菜。是一种流行于四川、湖南、贵州一带的家常菜。鸡杂,即包括鸡心、鸡肝、鸡肾、鸡肠等,鲜美可口,且有多样营养素。中医认为它们皆有助消化、和脾胃之功效。合而为汤,能健胃消食、润肤养肌。用料:泡椒15个、鸡精1勺、鸡胗400克、酱油2勺、小米辣、盐、榨菜1个、蒜苔1把、十三香

2025-02-02 02:57:11

欧包的做法(自制软欧包做法,营养早餐首选)

奶酪软欧包是面包店里最受欢迎的,但是外面买的只有一丢丢奶酪夹心,吃着好不过瘾。这是一个在家就可以做的配方,不需要撸面团!不需要整形!外观沉稳,外壳坚韧硬脆,内心柔软充实,酸甜的蔓越莓干,浓郁奶香软糯的奶酪红薯馅,味道不比面包店差,关键是料足,吃着过瘾,有满足感!原料:(2个)全麦粉100g,高筋粉1

2025-02-02 00:24:52

皇家奶茶做法(凉凉夏日8款奶茶,从爆款到经典)

奶茶,由于牛奶的加入缓解了红茶略带苦涩的口感,那种丝滑的感觉很容易让人上瘾。选择不同的原料,采用各式的冲泡方法会创造出许多风味各异的奶茶。今天为你挑选几杯奶茶,看看哪杯是你的爱。 锅煮奶茶 基础必备款--用料--牛奶 200ml红茶叶 5g水 200ml蜂蜜 5g--做法--❶小锅中倒入清水。❷加

2025-02-02 00:03:58

西洋菜煲猪骨汤的做法(西洋菜陈皮猪骨汤)

今日推荐:西洋菜陈皮猪骨汤 材料:西洋菜 500g,南杏仁 10g,陈皮 10g,红萝卜 1条,蜜枣 3个,生姜 4片,猪骨 400g。做法:猪骨焯水洗净,红萝卜切块,西洋菜洗净;所有材料加水放入煲中,煲开以后转小火煲1个小时;放盐调味即可。医学指导: 汤中西洋菜清肺润肺通便,南杏仁止咳平喘,清肠通

2025-02-01 0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