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 >

朱元璋的杀戮,明洪武四年历史事件之空印案

8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1 07:50:15    

在明朝有规定,每年各地要派人到京城报告财政账目,而地方的账目要和户部审核后的全部一样,这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能算完成。如果对不上,账就需要重新填写,重新做的账册要盖上地方的章才算有效。

古代可没有什么高速公路,铁路,飞机。各地方就要派人带着账册去京城。去一趟京城很辛苦的,骑马、坐船、再骑马,有时候你还要做些徒步运动。走得快的话也要一两个月,从冬天走到了春天。到了户部,一核对,错了一个字。好吧,对不起,朋友你回吧。又来一次骑马,坐船,再骑马,回去改好了账册,盖好公章,又向京城出发,这会已经到了夏天,核对后还是有地方错了,兄弟你还是再回去吧,不过下次来就是冬天了,记得多穿点哈!又来一次骑马,坐船,再骑马,再回来。这回核可算是对上了,但也要到第二年了,账又要重新做了!就这么折腾,大家都受不了咯。

一番分析后大家发现,问题在于盖章这个环节,于是他们动了一下脑筋,准备好盖了印章的空白纸不就OK了吗?而这番骚操作只有朱元璋不知道。

当朱元璋发现各官员背着他竟然搞这些小动作!非常愤怒,要求彻查,不过这些官员谁也不敢辩解,免得当了冤大头背了黑锅,一个叫郑士利的老百姓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为了说出真相,就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说出了空印出现的原因:空印文册所用的是骑缝章,并不是一纸一印,这钱粮账目也是需要核对的,皇帝大臣们都没错,这只是工作中的一种变通!

可朱元璋是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的,不整治一下是不行了。他把郑士利罚去改造,把主印的官员都杀了,副官仗打充军,言官很多也被处罚,理由是监管不力。

在这次空印案中很多清廉的官也被杀掉了,最有名的当属方孝儒的老爸方克勤,为政清廉,就因为他是主印官,莫名其妙的就被砍了头。

空印案里所杀官员史料记载有上万人,不过这个数字不一定是准确的。在我看来这个空印案和肃贪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官员们为了工作上便利用了些变通手法,结果却弄成了一个大案。在郑士利上书说明真相的情况下,朱元璋还是要处理此案,朱元璋的行为就是要让大家不敢藐视和挑战他作为皇帝的权威。这就是洪武四大案中的空印案。

相关文章

电脑为什么有嗡嗡作响(电脑发出异响有四种情况!)

电脑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电脑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故障,比如蓝屏、黑屏、死机、加载程序缓慢、发出异响、发热发烫等等,这些故障有的是硬件问题引起,有的是软件问题引起,对于硬件问题我们直接采取措施就可以了,对于软件故障的话,我们充其量做个系统就可以了。最近很多朋友都咨询小编电脑发出异响的

2025-04-18 23:14:30

为什么卫生间有异味散发出来(卫生间里的臭味从哪来?)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不让家里的下水道反味呢?我自己家常用的,是下面这三招。堵首先要把各个可能反味的口都堵住,不让味道反涌。最常见的口有三类:竖管(洗手台、水槽)、地漏和马桶。堵竖管,要注意两个地方。一个是排水软管和竖管之间的缝隙,在网上花三两块钱就能买到一个硅胶密封圈。不想花钱的话,也可以用塑料袋卷成团

2025-04-18 22:41:28

为什么新生儿不用枕头(新生儿需要用枕头吗)

新生儿一般不需要使用枕头。但3个月开始,可以考虑使用枕头,以下是具体分析:新生儿颈椎与脊柱特点新生儿出生之后,其颈椎处于平直的状态,背部、颈部以及头部都处于同一直线上,颈背部肌肉也会自然松弛。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和几个月内,其颈椎和脊柱都尚未形成明显的生理弯曲,头部与背部几乎处于同一平面。过早使用

2025-04-18 22:13:04

家用配电箱发热为什么(家用电表线发热怎么办?)

在我们用电的过程中,电表接线发热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电线发热,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就可能出现电线起火的情况。那么电表线发热该怎么办?第一种情况:电表线的进线发热怎么办?这段电线的来源是我们室外的供电总线。这根电线是由电力局进行布置的,所以我们业主自己一般很难解决。只能向电

2025-04-18 21:54:22

家里墙砖为什么会裂(铺贴好的瓷砖出现开裂的问题)

铺贴好的瓷砖出现开裂,一定是瓷砖的问题吗?一般铺好的瓷砖出现开裂,大家第一反应就觉得是瓷砖的质量问题。其实造成铺好的瓷砖出现开裂,有很多种原因。具体有以下10种原因。一:水泥标号过高。瓷砖铺贴一般用普通的425号硅酸水泥,水泥沙子混合比例为1:3,如果水泥标号过高,当水泥砂浆凝固时,水泥会大量吸水水

2025-04-18 21:22:44

太阳能为什么会有电(太阳能发电板产生电荷详解)

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光伏发电不是个新鲜东西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

2025-04-18 2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