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时为何都在午时三刻,换个时间行不行?
有人说,这个时间是北宋的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规定的。当时,宋仁宗有一个国丈叫做庞洪。庞洪又有一个女婿叫做王天华。他仗着老丈人的这种地位,变得嚣张跋扈,一次,他为了得到边关元帅的位置,就使出了各种不入流的手段陷害竞争对手。但很快,他的所作所为就暴露,大臣们纷纷弹劾他。宋仁宗得知后十分愤怒,直接将其判处死刑。
庞洪得知后,立即找到自己受宠的女儿,希望能够说情。之后,庞妃在宋仁宗面前哭的梨花带雨,说尽了好话。这才让宋仁宗心软,收回成命。但没想到,在庞妃求情期间。宋天华已经被处斩,身首异处了。庞妃得知后,直接哭晕过去。这可让宋仁宗十分心疼,于是他便颁布皇命,要求死刑犯都改在午时三刻问斩。这也是午时三刻的来历。
午时三刻
但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在这个时间段斩杀犯人可以实现阴阳平衡。在古人看来,斩杀犯人是杀生之事,属阴。为了冲淡煞气,必须要选择一天当中阳光最盛,温度最高的时刻。而古人经过数千年的天象以及天意所记载的时间,推断出午时三刻就是白天中的最高峰。
在这个时间段处决犯人,无论他生前做的恶有多大,在手起刀落的一瞬间,他们的罪孽就会消散。除此之外,古人十分信奉鬼神。在他们看来,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死后一定会化作厉鬼,只有在午时三刻处斩,才能让这些人的灵魂灰飞烟灭,不仅无法化身为厉鬼,甚至无法转世投胎。从这一点来看,午时三刻问斩对犯人十分残忍。
也正出于这一点,只有罪大恶极的犯人才会在午时三刻问斩。而除了可以洗刷犯人的怨气外,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对刽子手也十分友好。刽子手身为行刑人,身上沾染的煞气远超常人。因此,他们也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存在。为了与常人无异,他们格外注重消除煞气。因此,他们在行刑时必须身穿红衣,用艳丽的色彩来消除煞气。但在古人看来,一旦遇到厉鬼,光靠红衣根本无法保命,
所以,刽子手也格外注意处决时间。只有在午时三刻时,刽子手才可以用最足的阳气消除身上沾染的煞气,让其不会被冤魂袭扰。其次,午时三刻处斩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善待还活着的囚犯。民以食为天,午时三刻正好是饭点。因此,在行刑前,会有人来询问犯人想要吃的食物,花费大力气为他们找来,让他们不报遗憾的上路。这也叫做断头饭。
而在午时三刻,在太阳的照射下,人填饱肚子就会昏昏欲睡。这个时候的犯人反而会松懈下来,不在沉浸在即将被砍头的痛苦中。转移注意力后,刽子手走到囚犯身后,手起刀落,瞬间带走囚犯的生命。这样一来,可以极大的减缓死囚的痛苦。最后一点就是为了对还活着的人造成震慑效果。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处决犯人时,周围会围着大量的民众。这也是官府有意为之。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他们特意将死刑犯押到了热闹的市井,让周围的百姓来围观。此时,百姓们不是刚吃完饭就在正在买菜,见到这种场面后,纷纷赶来吃瓜。在处刑时,刽子手的凶恶与犯人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带给百姓们极大的冲击。
这时候,他们的心中就会产生惧怕,从而不在作奸犯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这三点来看,就知道午时三刻并不是随便规定的时间,里面有许多门道。那么,这个午时三刻具体是几点呢?要想明白这一点,就要明白古人的计时方式是怎样的。
在古代,由于没有钟表,他们的计时都是根据天象以及动物的作息方式来记录。就比如鸡鸣表示天即将亮起。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被称为平旦,而吃早饭的时间则叫做朝时。但这种计时方法范围太广,为了更加精确,古人又开始用铜壶滴漏来计时。他们将每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之后,用天干地支来计时,从子时,也就是现在的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开始记录。之后以此类推。而午时,则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午时又分为午初与午正,那么,处斩犯人究竟是哪个时间呢?午初三刻大约是现在的11点45分,而午正三刻是现在的12点45分。处决犯人的午时三刻一般被认为是午正三刻。
那么,为什么是三刻,而不是二刻呢?俗话说,当一种事物达到顶峰时就会逐渐消散。在阳光最盛的一刻过去,阴气就会逐渐升起。因此,刽子手一定要在阳转阴之前完成行刑。所以,午时三刻这一时间不可轻易更改。而与午时三刻对应的还有一句话,那就是秋后问斩。这些罪大恶极的犯人,为何不立即处斩,反而要拖着呢?难道他们就不怕囚犯趁此机会逃脱吗?其实,这个时间也是大有讲究的。
汉朝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所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类通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这番话就是说,朝政中的决策应该与一年四季相互呼应,赏赐在春夏最好,处罚则在秋冬最好。这样就可以做到天人合一。古人由于科学技术并不发达,所以将上天视为万物的主宰,君主的一言一行必须要顺应天意。因此,在董仲舒的这番话说出后,一国之君也认为秋冬之际,万物凋零,是处决犯人的最佳时期。只有这样。才能庇护本国,让诸事顺意
当古代抓到囚犯后,古人为了顺应天意,选择秋冬这一万物凋零的季节处决囚犯。到唐朝时期,君主放宽了条件,一些小错不必遵守秋后问斩的规则。但如果是罪大恶极的囚犯,一定要严格遵守这一规矩。
除此之外,秋后问斩也与当时百姓们的劳作时间有关。在古代,北方一直是封建时代的经济政治中心。因此,统治者们习惯用北方居民的生活习性来考虑问题。在当时,北方百姓以种田为生。为了养活一家人,老百姓很长时间都在农作。但由于当时农业并不发达,播种过后,必须要等上一年,才能收成。因此,只有在秋天,百姓才会有空闲的时间。
而百姓空闲时,便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别的事。也正因此,才会演变出秋后算账这个词语。秋后问斩也是一样,这个时间段斩杀囚犯,围观的百姓非常多,见到这种残忍的场面后,许多百姓几天几夜无法睡眠,从而降低犯罪率。最后一点,则是为了这些死刑犯考虑。死刑作为最高的刑罚,必须要慎之又慎。
如果一时不察,造成冤案,不仅是办案官员,朝廷都会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因此,为了查明真相,会延长处刑的时间。这样一来,办案官员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清查冤案错案,从而杜绝误判的结局。那么,秋冬这么多月份,究竟几月适合行刑呢?纵观历史,就会发现每个朝代都有禁刑月。
且都包括正月与六月。正月,是万物更新的月份,因此,不宜杀伐,而六月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机,因此,也被历代定为禁刑月。而关于行刑月也不尽相同。在汉朝与宋朝,行刑时间为7月到12月,共6个月。明朝是秋风之后到立春之前。清朝规定7月处决囚犯。而在处刑时,历朝对当天的天气也有不同的要求。就比如隋朝,行刑当天如果下雨一定不能行刑。
而唐朝则有“十值日”,每个月的这十天都不可以处决犯人。除此之外,在举办大型祭祀、二十四节气以及节假日期间也不能执行死刑。清朝则是规定在元旦。上元节、端午等各个节日不得执行死刑。除此之外,还有冬至前十天、后七日以及下至前五后三天都不能执行死刑。清朝对这些日子极为看重,在混乱年代仍旧严格遵守。单单从行刑时间,就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
金属软管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各种行业中的柔性管道连接件,它通常由不锈钢编织网套管和内衬管组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可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和气体。然而,金属软管在使用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损坏,这会影响到管道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那么,金属软管很容易损坏的原因有哪些呢?1. 力的作用金属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很容
2025-04-20 19:30:21
洗衣机一打开滴滴报警。洗衣机一开机就滴滴滴的响,手把手教会你们。·把洗衣机上盖几颗螺丝拆了再拆,这里一般都是用水位器坏换一个新的。·上去试一下,现在是没有滴滴的响了,装回来把螺丝上紧试一下。·装好了测试一下,现在是正常进水的,可以进水正常。·洗衣机达到水位,全自动洗衣服了,按暂停选择单脱水试一下,按
2025-04-20 18:49:20
许多人在装修新房后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使已经过去一年,房间里仍然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这种情况很常见,不必过于担心。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首先,要了解新房气味的来源。通常,装修后的气味主要是由于木材、涂料、胶水等材料释放出来的甲醛等有害气体。正常来说,这些气体通常会在1年内逐渐消散。如果
2025-04-20 17:07:40
很多人在仰观赏鱼的时候,发现自己鱼缸中出现了大量的藻类,这种情况被称为爆藻。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把鱼缸中的藻类清理干净,不然会影响鱼缸中观赏鱼和正常生存,也会影响它们的观赏价值。鱼缸爆藻以后可以放水,人工清理。还可以提前养一些食藻鱼,或者使用除藻剂。最好能了解爆藻的原因,提前做好预防。鱼缸中爆藻怎么处
2025-04-20 16:39:01
瓷砖空鼓原因:1、施工不符合标准:墙体基层抹灰没按要求处理或基层垃圾没清理干净,或者在铺帖前没浸水或浸泡不够。或者铺地砖时没有按正确的比例混配水泥与黄沙。2、铺贴砂浆不饱满:为了节省水泥砂浆,或是为了节约时间马虎了事,造成外墙墙砖铺贴时砂浆不饱满或未将墙砖轻轻敲打挤压密实。3、当室温剧烈变化时,墙砖
2025-04-20 16:07:03
图片来源于网络谈到贵金属,大家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是黄金。毕竟,它象征着财富和荣耀,几千年来备受追捧。可银呢?相比黄金,银一直是一个低调的存在。但它的魅力并不逊色。银有着独特的色泽与属性,甚至在科技、医药、文化等领域里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古老的贵金属,银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在今天又有哪些实际
2025-04-20 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