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一句时下流行的网红语。若论传播程度,估计可以和抖音那句“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有得一拼。
仔细搜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因为这句话接下来的句子,有很多个版本,分别指向了不同的结局。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如今的爆款句子,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给起的头。他大概……想不到自己能引领潮流一千年以后吧。
楼下已经有很多人详细回答了这句话出自《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答主就不展开细讲了。我想强调一点的是,彼时的李白,在戴天山访学时,尚且不到二十岁。与他后来狂放不羁、举樽对月的形象相比,这时的他是多么少年意气,也因此,能从他这时的诗里,见到如此清丽爽朗的句子。
“林深时见鹿”的下一句,本来挺佛系的,是“溪午不闻钟”,无关情爱羁绊。到了网络时代,被现代的创作者续了一句“海蓝时见鲸”,画风一变,倒也不显突兀。毕竟大海与森林,鲸与鹿,都是悠远、灵动、颇有想象空间的意象。也无怪乎,这个句子很快流行了起来。
回到题主的问题,想知道的是,前女友表达的是什么深意。
答主简单直接地来猜,她没说出口的,或许是这两个句子传播较广的第三句——梦醒时见你。无论怎么剖析,这个句子都代替她说出了梦醒时分的怅惘。至少证明,你在他心里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但如果你的心思比较细密,硬要从这句话外,解析出更深的寓意,估计会有一点方。因为有太多人,为这款网红句子,续写了不同的情绪和结局——
比如"艰难相见版“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然林深时起雾不知归处,海蓝时浪涌,忘而却止步。梦醒时夜起,惊慌失措。鹿不在侧,鲸不予游,亦不见你。等风吹过深林雾,海映晴蓝空,你唤我梦醒,便可见鹿,见鲸,亦见你。
比如“曲折相聚版”
人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亦不见你;
但:鹿踏雾而来,鲸随浪儿起,你不曾回头,又怎知我来过;
望:风吹深林雾,海映晴空蓝,你唤我梦醒,见鹿,见鲸,亦见你。
比如“终于如愿版”
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终于:鹿踏雾而来,鲸随浪涌起,余生终遇你。
还比如“雷劈结局版”
却:雾走雨欲来,晴无电闪鸣,恐你唤我醒,怕雨,怕雷,亦怕你。
终:雨走鹿也走,雷停鲸也沉,人醒天明,没鹿,没鲸,也没你。
你的女朋友究竟想跟你今生无缘,遗憾分离,还是想和你再续前缘,不再分离,大概……取决于她看到的是哪个版本,以及,你有多大的决心去挽回她的心意。
最后,祝你幸福!
1*“思想”作为动词是“有所思有所想”,或“思着想着”,这是“进行时态”;作为名词,“思想”是已然形成的东西,按波普尔的概念,这是“世界3”,是可以作为“他者”的一种存在 一种结晶体。
2*“哲学”,按照古希腊苏格拉底学派的语言,“爱”“智慧”,这里“爱”是主动的寻求,“爱”的方式特别,那是一种永无休止的追问,好不留情的追问,刻骨铭心的追问。问到最后,“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能知道什么”……“哲学”是一个动词,永远冲动,永远不知道前方是什么。而且哲学追问的对象正是“思想”。追问的尽头不是科学,而是人类学:“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应该过什么生活”,“我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作为人的生活”等等。
3*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哲学是“反思”。思想需要一个支点,哲学论证这个支点的合理性;思想总是企图占有更多的事实,哲学则证明思想和事实的矛盾;思想用一个或几个众所周知的“原则”解释世界,哲学则怀疑这些原则的正当性,并追问是否解释的各种可能性。思想总是“加法” ,企图总括一切,哲学总是“减法”,将思想的原则追到天涯海角,用穷凶极恶的追问,用类似“奥卡姆剃刀”减去一切“多余”的东西。“作为思想之思想”,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什么意思?“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一句时下流行的网红语。若论传播程度,估计可以和抖音那句“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有得一拼。仔细搜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2022-08-25 10:47:08
一、马克思考研考哪几门?马克思考研要考四门课程。考试科目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西方哲学史或中国哲学史公共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马克思...
2022-08-12 17: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