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传说是紫禁城外八庙之一。在紫禁城的恢宏气势对比下不算惹眼,但这里却是见证明清两代皇城风云的所在。
普度寺山门 1900年代摄
普度寺是清初摄政王府,多尔衮权倾清廷的时代,此地车马丛集,冠盖如云。而王府的前身,更是煊赫,为明永乐时的皇太孙宫。现在南池子东西两侧,东安门大街往南直到菖蒲河公园,包括普度寺在内的巨大区域,曾经都是明代南内(东苑、南城)的地界。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俘虏,其弟朱祁钰继位。朱祁镇获释后,就幽居于此。后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也是由这里开始。
普度寺大殿及幡杆旧照。1950年代摄
据《明实录》载:“永乐九年丁卯,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冠于华盖殿。”朱棣在位时,不但立朱高炽为太子,还把自己最喜欢的孙子、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立为皇太孙。皇太孙宫就是现在普度寺的位置,在东华门的东南,前有延安宫演礼,后有重华宫燕寝,并有黑瓦的崇质宫为行殿。
紫禁城东南部航拍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南三所与普度寺呈45度斜角。1924年摄
若从乾清宫向东南划一条四十五度斜线,恰好经过南三所(明太子宫后寝位置)和普度寺,这并非巧合。明代在整个皇城区域内,分三大版块,紫禁城大内的中轴区域、其东南的太子东宫区域,以及皇城东南的南内皇太孙宫区域,呈斜向方位布局,这也符合传统礼制的安排,而且是基于培养皇朝接班人,演练临朝视事能力和学习各种礼仪的考量。
普度寺的前身重华宫和延安宫,一北一南,形成皇太孙宫的核心区域,又同南池子西的龙德殿游幸区域,三足鼎立,构成了南内的核心。明英宗没有忘记这处幽居七八年的殿宇,复位后的天顺三年又有扩建。中路有重华殿、圆殿、后殿和清和阁,前为重华门,后为丽春门,门后是御苑。处于高台(重华宫三大殿台基)之上的普度寺大殿,基本处于重华宫后殿位置。
普度寺大殿西稍间的大威德金刚像。1918年至1919年摄
清初,作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为临朝方便,这里自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地位无以复加的摄政王,其府邸“亦与宫阙无异”(《清实录》),顺治帝曾钦定多尔衮府邸规制:“房基高十八尺,楼三层,覆盖以绿瓦脊及四边俱用金黄瓦。”今日的普度寺大殿绿瓦脊,顶覆削割瓦绿剪边,对比当年摄政王大殿的规格还是有所降低,甚至低于一般王府。前出歇山抱厦绿琉璃瓦黄剪边,用瓦等级又高于王府,应为乾隆时为普度寺所建,包括檐柱上梁头的木雕龙头,和西黄寺都纲殿类似,也应是普度寺时期的喇嘛教增饰。
普度寺内转轮藏为八角木刻彩画,形若楼阁,下设机关可以转动,每个面设有一个门,门前各供贴金小长寿佛一座。
转轮藏木刻细节
如今,抱厦东南角位置,有直径4.8米深1.5米左右的转轮坑,转轮藏已无,尚有十二块明汉白玉石雕,应是洪庆宫旧存。
多尔衮夺爵后,王府废弃,康熙三十三年,王府前朝部分改为缎匹库,后寝改为供奉护法神大黑天的玛哈噶喇庙,以沿袭元明之统,怀柔蒙藏。乾隆四十三年,为多尔衮恢复名誉,而四十一年已钦赐普度之名,殿内额曰“觉海慈航”,为乾隆御笔。后仅余山门、大殿与方丈院,又曾用为小学,山门为粮店,并混建大量民房。2007年被辟为市税务博物馆,2011年三品美术馆曾入驻,如今院落开放,大殿封存。
普度寺曾经文物丰富,民国时为军队及机构占据,供藏多有窃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物局将所余造像供器妥藏于雍和宫与故宫南三所。大殿慈济殿内,前排曾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迦叶阿难,俱已无,两侧贴金佛龛现藏于雍和宫万福阁。另有凤眼香一对,高丈余,实为腾格里沙漠海藻化石,今在雍和宫迈达拉弥勒大佛侧后。大殿后排为三世佛,同天王殿的弥勒佛一起由故宫调拨至白马寺,现收存于洛阳博物馆。抱厦东南角位置,有直径4.8米深1.5米左右的转轮坑,转轮藏已无,尚有十二块明汉白玉石雕,应是洪庆宫旧存。
这就是普度寺的前世今生,起于皇太孙宫,经历过明英宗和多尔衮的风云故事,而定型于康乾盛世的喇嘛庙,最终走到了今天,成为高耸于皇城街巷中的一处名胜。
坐落在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传说是紫禁城外八庙之一。在紫禁城的恢宏气势对比下不算惹眼,但这里却是见证明清两代皇城风云的所在。普度寺山门1900年代摄普度寺是清初摄政王府,...
2022-05-25 1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