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诗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齿留香。
立冬,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这天里,家家户户都吃饺子。另外,除夕,正月初五,立秋,冬至,都要吃饺子。当然,到了今天,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只要高兴,随时都能吃饺子。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是东汉时期,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当时称为“娇耳”,是药用的,用面皮包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人耳朵上生冻疮,称为“祛寒娇耳汤”。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角子”,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匾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
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季和冬季之交,交子之时吃饺子。
关于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故事。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饥寒交迫,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伤,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把羊肉和辣椒以及一些祛寒药材放到大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做成“祛寒娇耳汤”分给乡亲们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
酱炒鸡蛋,懒人必备的家常菜,香嫩美味,是绝佳的下饭菜!转眼间到了4月,马上就是清明了。打开手机满屏都是青团,貌似清明离不了青团。我只记得清明的时候,老妈就给煮一锅鸡蛋吃吃。条件不好的时候一人一个煮鸡蛋,条件好点的时候就是一锅茶叶蛋。老妈说:吃了清明时煮的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长病。老妈年年这样说,但是
2025-02-02 05:05:17
孩子最爱喝的一道汤,营养又开胃,常喝聪明长高个天气就很闷热,加上小孩不喜欢喝水,也不爱吃水果,有时出去跑一圈回来,出了一身汗,渴得不行才回来找水喝,相信大部分的小孩都这样,所以口腔很容易上火。如果长时间的缺少水分,身体很容易出现这些状况,就是要多喝水,晚上吃饭再来一道汤,多吃一些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
2025-02-02 03:06:51
酸辣鸡杂是用鸡杂制作的一道家常菜。是一种流行于四川、湖南、贵州一带的家常菜。鸡杂,即包括鸡心、鸡肝、鸡肾、鸡肠等,鲜美可口,且有多样营养素。中医认为它们皆有助消化、和脾胃之功效。合而为汤,能健胃消食、润肤养肌。用料:泡椒15个、鸡精1勺、鸡胗400克、酱油2勺、小米辣、盐、榨菜1个、蒜苔1把、十三香
2025-02-02 02:57:11
奶酪软欧包是面包店里最受欢迎的,但是外面买的只有一丢丢奶酪夹心,吃着好不过瘾。这是一个在家就可以做的配方,不需要撸面团!不需要整形!外观沉稳,外壳坚韧硬脆,内心柔软充实,酸甜的蔓越莓干,浓郁奶香软糯的奶酪红薯馅,味道不比面包店差,关键是料足,吃着过瘾,有满足感!原料:(2个)全麦粉100g,高筋粉1
2025-02-02 00:24:52
奶茶,由于牛奶的加入缓解了红茶略带苦涩的口感,那种丝滑的感觉很容易让人上瘾。选择不同的原料,采用各式的冲泡方法会创造出许多风味各异的奶茶。今天为你挑选几杯奶茶,看看哪杯是你的爱。 锅煮奶茶 基础必备款--用料--牛奶 200ml红茶叶 5g水 200ml蜂蜜 5g--做法--❶小锅中倒入清水。❷加
2025-02-02 00:03:58
今日推荐:西洋菜陈皮猪骨汤 材料:西洋菜 500g,南杏仁 10g,陈皮 10g,红萝卜 1条,蜜枣 3个,生姜 4片,猪骨 400g。做法:猪骨焯水洗净,红萝卜切块,西洋菜洗净;所有材料加水放入煲中,煲开以后转小火煲1个小时;放盐调味即可。医学指导: 汤中西洋菜清肺润肺通便,南杏仁止咳平喘,清肠通
2025-02-01 0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