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都说“大唐的正统在日本”,因为现在中国流行的寿司、生鱼片、榻榻米等,都是从日本学来的。
这一度成为很多日本人心中的骄傲,不过只有中国人才知道,其实这些都是中国老祖宗用剩下的!
大唐时期长安城繁华,就衍生出了众多的文化,如今几千年过去了,很多东西在中国流失了不少,却被日本给传承了下来。
那么为什么日本保留了我国唐朝的文化,而中国却没了呢?
现在日本流行的真的是大唐的正统吗?
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日本有个叫内藤湖南的学者,他提出了一种叫做“唐宋大变革”的新学说。
他认为,中国的唐代文化在唐宋之后逐渐南移并且消失,后来传播到了日本反而保存了下来。
这个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至今为止,还有许多人认为现在日本流行的一些风俗文化,都是唐朝的正统。
日本有一个传统小吃,就是我们熟知的日本料理,那就是刺身。
日本自称“彻底的食鱼民族”,所以他们就发明了生鱼片这种吃法,并且还将此当做招待外宾时的最高礼节。
现在中国各地也有不少的日本料理,价格昂贵,却很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大多数人只知道刺身是日本的小吃,却不知道其实它是我国已经流传数千年的一道传统菜肴。
这种菜肴叫做“鱼生”,顾名思义,就是保持最原始鲜味的吃法。
我国最早的吃鱼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居民,他们定居在河流与海边,发现河中的鱼儿可以饱腹,于是开始食用。
鱼生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后来又衍生出了别的叫法,称为“鱼脍”,只不过这个时候鱼生还算不上特色,它名气的真正打响是在唐朝时期。
人们对于鱼生开始狂热起来,原材料也不再是随便从河里打捞出来的野声鱼,而是换成人们养育出来的名贵鱼种。
李白、杜甫等人都曾将鱼生写入自己的诗中,这种食物一直流行到了宋代,不过到了明清的时候,鱼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中。
乃至于到现代为止,虽然这种菜系还存在于中国广东等地,但却不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流菜系,被人熟知的反而是日本的刺身。
那么唐朝的鱼生是如何成为日本的刺身的呢?
又为什么在中国消失后,摇身一变成了日本的传统小吃呢?
唐朝的文化在中国消失,却被日本给继承了,这是真的吗?
其实看完就知道,这个说法实在太可笑了!
之所以唐朝的文化出现在日本,是因为当时日本出现了一个职务,或者说一个特殊的团体,叫做“遣唐使”。
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向唐朝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这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往来,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堪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当时的大唐皇帝非常注重,赏赐给了日本不少的好处,据说当时杨贵妃还亲手赏给了遣唐使一只琵琶。
在这个过程中,遣唐使几乎学习了唐朝所有的东西,其中包含文化、技术、制度、食物等,而当时大唐正好盛行鱼生,日本当然也一起学了去。
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鱼类资源丰富,日本人总是说“山之幸,海之幸”,用中国话说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日本人最好得到的食物当然是从海里得来的了,所以鱼迅速成了日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
“鱼生”这种食物又风靡又方便,几千年传承下来,就成了日本的传统代表之一,甚至于中国的鱼生消失以后,日本开始更加注重传承。
除了生鱼片之外,日本另一个特色文化“榻榻米”,同样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日本因为土地狭小,所以房屋都普遍偏小,他们为了节省空间,很多人家都席地而睡,后来他们逐渐将自己铺在地面上的席子加高,形成了榻榻米。
所谓的榻榻米就是靠窗、或靠墙搭建的床榻,不仅节省空间,还可以当做凳子、沙发等家具使用。
现在中国的很多人家中都会给次卧搭建榻榻米,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日本的特色,而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在中国它还有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叫做“炕”。
古代人们没有暖气,无法扛过寒冷的冬季,于是就发明了一种中空的“炕”,里面能够烧火,使整个床铺都非常温暖。
甚至现如今还有很多人家都在使用,它从汉朝时期传到了日本,被日本人逐渐改造,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榻榻米。
除此之外,日本的传统服饰与妆容,更是从大唐流传过去的。
当时遣唐使回到日本以后,将带有大唐特色的服饰也带了过去,日本人很喜欢,就根据大唐的衣服特点设计出了和服。
而配合和服的妆容也是非常有特色,甚至今天看来还有些惊悚。
她们都先是将眉毛给剃掉,然后在逼近发际线的位置,画上“高吊”的眉毛,又粗又短,配合着厚重惨白的粉面,形成了日本特色。
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她们还会将眉毛与眼周涂上红色,将整个嘴巴都涂黑,还有在嘴巴两边点上红点,妆容让人难以理解。
其实这些只是从大唐流入到日本的冰山一角,他们学习到更多的则是唐朝的政治制度、典章律令等,直接推动了日本的政治改革。
这些东西都直接影响了日本,更为日本保留完整的唐文华至今,埋下了深厚的伏笔。
这么看来,不论是生鱼片还是妆容,好像在日本的传承中都开始跑偏,被人们理解不了,难道大唐的文化真的这么惊悚吗?
大唐的正统究竟是什么?日本看似掌握了“精髓”,实则只学去了皮毛。
在网上有个段子:但凡是不在中国流行的食物,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好吃。
生鱼片也是一样的。
唐宋时期医疗技术不发达,也没有丰富的调料,人们从河里或者海里捞出种类繁杂的鱼,制作成“鱼生”直接吃进肚子里,因此感染了寄生虫。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这个致命缺陷,就慢慢舍弃了鱼生这一食物,宋朝时期出现了铁锅,再加上炼油技术逐渐成熟。
人们发现将鱼给弄熟了以后,不但不会感染寄生虫,而且还口味更佳,于是就慢慢舍弃了鱼生,将鱼做成了各式各样的口味。
唐朝的妆容种类多变,将女子的脸庞衬托地更加精致秀丽,女子会将眉毛剃掉一半,然后再画出各种各样的眉形,以显得双眸更为灵动。
额间有花钿更是大唐最盛行的妆容,嘴角两边会点上红点,这在唐朝叫做“点面靥”,这两颗红点像酒窝,再衬托上女子白皙的面庞,看起来更为妩媚动人。
这才叫做大唐的正统,而非日本那样煞白的脸庞,再配合着如同黑蛾一般的眉毛。
然而可笑的是,日本倒是将这些特色都学了去,却只是学会了一些皮毛,他们将中国老祖宗抛弃的生鱼片当做传统,又将大唐的妆容一知半解地学去了形态。
时间久了,这些所谓的传承就越来越偏,甚至还被大部分人认为是源自日本。
那么为什么说这些文化在日本传承,却在中国消失了呢?
与其说是消失,不如说是淘汰,唐朝的文化虽好,但却只是中国古老、漫长文化史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文化始终在不断前进发展着。
很多东西已经逐渐不再适应历史的发展需求,所以遭到了淘汰。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日本学到的只有皮毛,甚至说“传承”都非常勉强,而真正的正统早已沉淀为中华的历史底蕴,滋养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继续成长。
消火栓系统普遍应用于生活中,消防检查中消火栓也是检查中的一个重点。室外消火栓顶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为0.64米,消火栓的控制阀门井距离消火栓的距离不超过1.5米,地下消火栓井的直径不小于1.5米。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20米。消火栓距离路边要大于0.5米小于2米,距离建筑物要大于5米,方便使用。室内
2025-04-26 19:15:3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曲《送别》道尽了世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在古人抒发离别之情时,总是能够出现"亭子",仿佛没有亭子的离别都是不完整的。亭子之所以会如此频繁的出现在离别诗句当中,与它的起源有着很大的关联。亭子,最初起源自亭。亭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行政管
2025-04-26 19:02:28
对于家装来说,瓷砖铺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而瓷砖无论是质量问题还是铺贴问题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铺贴验收很重要,今天就一起聊一聊关于瓷砖验收的技巧。瓷砖的平整度首先就是用肉眼观察,若肉眼都可以清晰的看出瓷砖不平整那么瓷砖铺贴肯定就是不合格的,这样就必须返工。若表面看不出什么问题,即使用
2025-04-26 16:28:29
在日常的衣物清洗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衣物间的“亲密接触”——串色。那些不经意间沾染上的颜色,仿佛给衣物添上了不速之客,让人心生懊恼。别担心,今天,我将带你走进一场衣物色彩复原的奇妙之旅,用生活中的小妙招和专业技巧,让你的衣物重焕新生。一、日常小物,大显神通1. 醋的温柔力量厨房里的调味高手——醋,
2025-04-26 16:23:13
铝合金门窗之所以成为现代建筑门窗的首选材料,是因为与钢门窗、木门窗及塑钢窗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第一点:材质较轻铝合金门窗用材比较节省,质量相应比较轻。工程实践证明:每平方米铝合型材用量平均为8~12kg,而每平米钢门窗的用钢量平均为17~20kg,由此可见,铝合金门窗比钢门减轻质量接近50%。第二
2025-04-26 15:25: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命年指的是一个人出生那年的生肖再次轮回到的那一年,按照十二生肖的周期,每12年一个轮回。人们普遍认为本命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有以下几个讲究:1. 穿红色:在本命年,人们通常会穿红色衣物,如红色内衣、红色腰带、红色袜子或红色装饰品等,以红色来驱邪避凶,带来好运,这种习俗被称为“
2025-04-26 14: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