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书城,“再”见新书城!
今天,不仅是上海书城暂别前营业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书城的“23岁生日”。
晚上,上海书城迎来了23岁生日庆典。钢琴家孔祥东现场弹奏了自己即兴创作的音乐,为书城献上美好祝福。
21:30,上海书城举行了闭店仪式。全场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随后,在熟悉的闭店音乐——萨克斯演奏《回家》中,书城送走了最后的读者。
关店最后一刻,不少读者举起手里的书,挥舞着,向书城致意。
书城工作人员也陆续走出大门。大门缓缓关闭,蓝色幕布垂下,一行大字跃然而出,“相约2023年我们重聚”。
这是书城与读者的约定。站在关闭的大门前,员工们齐声喊着,“2023,再相聚。”
声音嘹亮,划破夜空。读者们久久站立不舍离去。
今天,虽然是上海书城暂别前营业的最后一天,却没有别离的感伤,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一场以“感谢23年书香为伴,相约2023年我们重聚”为主题的特别活动,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拉开序幕。
早启鸟戏剧英语社学生演员们带来了一场名著英文戏剧表演。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则带来新书《外婆和她的房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也献上一场“书香为伴,琴意深深”音乐会,作为送给上海书城的“临别礼物”。
混子哥、馒头大师这两位文史哲领域的畅销作家,则分别以“学渣”“学霸”的视角分享各自学习文史哲的经验与心得。
晚上,作为整场活动的“重头戏”,上海故事第28期“我与上海书城”闭店系列活动,邀请了几代“书城人”共聚一堂,分享“那些年,我们工作在上海书城”的故事。
上海书城的第二、三任总经理赵建平、沈勇尧以及原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李庙林,带着读者回顾了书城23年一路走来的足迹。
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开业,以此为契机同步举办的上海书市,场面堪称火爆。“读者进门要买门票,门票价格为3元。从福州路、广东路、湖北路、福建路绕来绕去,连绵不断几千号人在排队。”
据赵建平回忆,连续7天时间,买票入场的读者络绎不绝,几乎平均每天达2、3万人次,让上海书城开业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上海书城的“横空出世”不仅是上海市民的一大盛事,也吸引了长三角周边读者的关注,不少人从南京、苏州、杭州坐着火车来上海书城“朝圣”。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书城第四任总经理江利说,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大型实体书店之一,上海书城与1994年11月23日开业的广州购书中心、1998年5月18日开业的北京图书大厦一起,并称2000年之前国内现代化超大型书城的“三大巨头”。
在筹建之初,上海书城就提出了“上海最大,全国最好”的口号。上海书城到底有多“大”?
江利做了一组数字对比:在上海书城开业之前,上海最大的书店是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有几万种图书就已经到顶了。“但上海书城开业时,图书陈列品种就已经达到15万种,现在常年陈列品种25万种左右,最高峰值的时候超过30万种。不夸张地说,上海书城就好像书店界的航空母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名人明星出书来上海的必到之地,就是上海书城。开业20年,上海书城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畅销书的发展变迁,以及上海市民文化水平、阅读品味的不断提高。
在赵建平记忆中,书城最火爆的那场签售,是易中天创下的纪录。
2006年,“百家讲坛”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讲师。易中天来上海书城做签售时,读者排起了长队。据回忆,当天易中天签了3500多本书,当中有几次实在写不动了,工作人员赶紧上前帮他做手部按摩。
除了作家之外,上海书城还接待过一大批出写真集的明星等。粉丝们提前十个小时甚至更早来排队、从外地飞来拖着行李箱来排队。
过去20多年间书城年度畅销书的纪录,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阅读史。
20多年来,热销话题的变化非常丰富,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到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从早期的青春文学作品《花季雨季》《我为歌狂》,到80后写手引领的青春文学热潮;引进版作品则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到悬疑经典《达•芬奇密码》,再到热销的东野圭吾系列作品,等等,折射出社会心灵的变化。
未来的书城会是怎样的?暂别之际,书城与读者相约2023年重聚。
70多岁的陈老伯说,希望未来的书城更年轻更时尚。
姜老先生说,“希望书城快点重新开张。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新书城开业第一天,不管怎样,我一定会来的。”
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今日“再见”老书城,明朝“再”见新书城!书城,书迷心中永远的城。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文学评论家周立民说,希望归来的书城,成为市民的大书房。
作家马尚龙表示,书城是上海的一座文化地标,他希望装修后重新归来的书城,依然是读者心目中永远的文化地标。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说,大家对上海书城未来的期待,有一个共同点,比如说希望它比现在更漂亮,颜值更高,希望它的功能比现在更完整,希望它的体验感比现在更好。
江利表示,读者的这个期待,在新的规划当中也会充分考虑进去。
她指出,未来的书城,希望可以更加贴近读者,是一种生活场景的塑造,让读者朋友在这里,能够充分融入进这个空间里面,可能不光是可以挑选图书,在这里可以有更多的社交的功能,也就是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功能,包括体验各种各样的美学活动,体验社区文化的功能,等等,将来这些,都希望在这个空间里面得到展现。
虽然未来书城的设计方案,目前还没法透露,但在整体定位上,应该是更加年轻的书城。
“重装是为了以更年轻、更多元化的姿态服务当代读者,扩大书城的文化影响力。”
2023年,书城与读者不见不散。
“再见”老书城,“再”见新书城!今天,不仅是上海书城暂别前营业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书城的“23岁生日”。晚上,上海书城迎来了23岁生日庆典。钢琴家孔祥东现场弹奏了自己即兴创...
2022-07-22 11:30:24